Month: January 2013

  • 博奕論的次均衡

    今夜到棋會下棋,遇上了一名棋聯大師,人很好。我們聊到了不少問題,還得知他在馬會工作負責賠率的計算。當然,少不了談棋論。

    淡談到一些博奕理論,他要我舉幾個例子,我舉了兩個。

    一個是要幾個人每人寫上一個數字,1-100,然後將字條交出,將總數乘2除3,再除以總人數得出平均數,誰的數字最近經調整的平均數便勝。

    理論上由於要乘2除3,只能填上1-100,平均數不可能太於67,所以猜想應該無人會填67-100。

    由於猜想67-100不存在,所以45-66也不應該存在。

    但是如此類推這樣算下來,只會是1。問題是總有人會比較笨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每一次玩結果也不同,不像囚徒理論無聊。

    二是有幾個人,一個人說我把空袋傳給你們每個人,你們可以隨意放錢也可以不放。如果後來發現有一百元,我會私人再加一百元,然後錢你們可以拿出來均分。

    不想也知,總有人想不付錢也能分,也有人怕蝕本多出了錢。這個是Cheater Detection。

    博奕論會使人對人性悲觀?也不然

    有個英國電視節目,遊戲玩到最後兩個參賽者會有兩張牌,一張Steal,一張Share。

    選牌前交談一次,然後可以改牌。

    兩者皆Share就均分獎金,兩者皆Steal則全沒,一人Steal一人Share則歸Steal

    節目中當然有美女說謊,騙了笨男信她。看了只會Just want to snap that bitch。

    但是也有人打法很聰明。

    那男的對另一男說:「我選Steal,但是如果你讓我贏,我會分你一半,絕不反口,你可以相信我。」

    對手選擇為:已知Steal,如果Steal則肯定全沒,但是如果Share他可能還真的會留一點給我呢。

    兩張牌全開,都是Share。

    第一男其實心想,如果你Share都好,但是如果你真的想玉石俱焚的話我寧願讓你全拿,讓你知道我還是好人,希望你會給我一點點。

    從這個角度想,其實博奕論讓我對人性有了更大希望。道是無情卻有情,理性不一定就會計算,冷酷無情有關。

    有情需有義,無義者無情。

  • 下棋時常有要勝過別人的欲望理所當然,但是如果影響作賽則不太好。客觀上我已經有一兩年不參加比賽專心練習,專心致志練習不為外界所擾反而感覺更快見成果,只是有多年沒比賽總是更想擊敗所有人證明自己,這樣的想法影響了我比賽,常想在局面和時間上佔絕對優勢而導致敗局。

    我想了想,有以下結論:

    1)有習慣要靠功用價值來衡量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這是錯的而一早就證明了,不是說人沒用處便要自殺,不再說。換個角度,因為怕死所以勇敢,怕不受重視反而加倍努力,有這樣的情緒其實正常。

    2)不要很隨意的想自己就是比對方好,要具體指出其實自己認為在那些地方比對方更好。

    3)想象不是你刻意去證明製造什麼,而事實一早存在,你只是去讓它發生。

    4)不要想象棋外發生的時,只要集中於眼前就好,Not the outcome of engagement but engagement itself。真正厲害的並不用什麼吹噓。

    5)Fischer曾說,應該對自己有自信,而自信建基於事實。我想他其實能分得很開,儘管也是他最Controversial。

  • 三事

    同年紀的男生都會想為什麼女生總喜歡上了年紀比我們大三四年的,女生對於異性有自己的幻想而男生總是追逐著要做女生的幻想。其實女生年輕會想要個有才華成績好有上進心,後來二五六七其實樣貌不重要最要緊能修修水喉照顧孩子在我生病時熬點粥。大叔控不過是對於物質和安全感的追逐,同年紀的會比較吃虧。

    我發覺關鍵在於不要追求成為女生的幻想,這樣女生就會自然的想追求你。說到底受不受歡迎關鍵是你是不是個男人,成長之中男生總是比女生慘淡也比較慢,這也是實話。

    和學兄吃飯,他說讀書和工作應該有互動,從書本中學知識到生活中應用,不然很容易變書獃子,你看不是有很多教授都沒有工作能力?

    這話不對,我覺得,沒有理由要求一個教書的要懂開車,做紮鐵的不會背圓週率,作家要知道山羊懷孕有什麼動作。例如做教授他做好研究就可以,研究有沒有意義自然有學界的共識,有時是傻愣的赤子的才能看出問題所在,讀書人真的不用太世故,一點點就可以。

    個人的經驗是,不喜歡讀書的才用這個來做借口,行萬里路不如讀萬卷書,讀錯書的代價遠低於走錯路。

    學生話用六小時來下載教學軟件不如用同等時間自己下棋。

    這話也不對,自己死做不如聽別人如何做,進步的唯一方法是從學習做得比你好的人,掌握對方的思維,然後才有機會從改善對方的思維中繼續讓自己進步而不是光抄。

    老師說盡力而為,其他的事管不了,想當年我也是這樣。對的,只希望那段時間越短越好。不反抗老師沒有出色,過了很久依舊反抗老師都沒出色。

  • 近況

    剛學打高爾夫,老師說要讓桿子自己去。

    你試試用食指和拇指拈著筆尖,然後只消輕輕的揮動,筆就像鐘擺一樣動。手指一小轉,筆就擺得闊。如果你想
    自己在筆用力使它擺,反而不會快。

    打高爾夫同樣道理,好的揮桿就像一個鐘擺,手完全讓桿子自由像鐘擺動不加外力。

    老師在初時刻意強調動作的自然,小動作養壞了難改。很多時候開始要靠自己理解,但做來做去都上不到更高,需要放下自己的理解,理解高手們如何理解。但是有時放不下自己,弄得將來始終都要丟臉。

    其實我突然想起,當初都是因為放不去自己的自尊,所以才有這麼多的事。

    例如上到大學,硬要是在各種東西逞強出風頭,和同學的關係弄得很差。到了大三才醒覺,回頭已經追不了多少。不用多說,中學就已經是這樣,原因只是沒甚原因的自卑。

    辯論隊和MUN一樣,如果當時著眼的是擴闊眼界多交朋友,就不會現在在這樣地方朋友屈指可數。其實最揪心的是程于還有晚成,在公在私都得她們不少幫助,現在和她們陌路人一樣。很客觀的,有這麼多的局限其實贏不了什麼,也輸不了什麼,在一個Degolyer想去HNMUN學校都得要求他自己完全付費沒半點資助下,就可以理解到贏獎的機會多少。有Advisor其實幫助不少。

    著眼於朋友會發覺自己達標,著眼於贏獎當然就覺得失望。因為想贏獎而客觀條件(制度和資源)並不允許,於是轉移質疑主觀條件(他人的決心和能力),結果贏不到獎項也因為意氣用事失去了很多朋友。失去朋友是心劣,不理解環境的局限願意退而求其次是腦愚。

    教棋隊也是,老是想學弟們完成自己當年的願望,於是有意無意間不斷向他們施壓,其實和學弟的關係不算太好。說實話現在就算拿不到冠軍,以我隊實力必入三甲。怕的應該是不能承傳下去,只要能下去,就算這年不拿,總有一年能拿。至於用多少心機練習,人各有志不能勉強。

    最後一年,想多點時間下棋。棋是The Purest Form of Argument,什麼都不用說,下在盤上就好,客觀至極又省掉不少廢話。

    第二是多做點研多讀點書,人們常說民主和普選,我著眼的是政黨政治以後其後有沒有政黨有力執政,其實沒有。如果沒有,普選也未必能平息紛亂,最要緊是在政策和選舉多讀點書,我覺得自己的畢業論文做得不好但是有點意義,有時也忍不住常和同學提起。雖然成績不好,但是還是有點希望。

    最後,我還是習慣了不用Facebook,可能將來半年還是讓它擱著,四五個月後才再寫點什麼。

  • 無章取義

    http://rthk.hk/rthk/news/expressnews/news.htm?expressnews&20130121&55&897151

    人 口 普 查 顯 示 遲 婚 趨 勢 及 獨 身 傾 向
    2013-01-21 HKT 16:12
    根 據 人 口 普 查 結 果 , 在 2011 年 香 港 共 有 大 約 86 萬 名 15 至 24 歲 青 年 , 佔 全 港 人 口 約 1 成 2 , 較 2001 年 的 88 萬 7 千 多 人 為 少 , 男 性 青 年 較 女 性 青 年 為 多 。
    從 未 結 婚 的 青 年 比 例 由 2001 的 96.2% 上 升 至 2011 年 的 97.9% , 已 婚 青 年 的 比 例 則 於 同 期 由 3.6% 下 降 至 2% 。 顯 示 現 時 的 青 年 較 少 已 婚 , 反 映 遲 婚 的 趨 勢 及 獨 身 傾 向 。

    另 外 , 曾 受 專 上 教 育 的 青 年 人 口 大 幅 增 加 。 由 2001 年 17 萬 3 千 多 人 , 增 至 2011 年 已 達 33 萬 8 千 多 人 。 有 9 成 4 的 青 年 只 與 父 母 同 住 , 相 反 , 只 有 約 1% 的 青 年 是 獨 居 。 青 年 所 居 住 的 房 屋 類 型 以 私 人 房 屋 較 普 遍 , 有 4 成 多 人 居 住 , 而 住 公 屋 的 青 年 人 則 有 38% 。

    斷章取義不算高明,無章取義才算厲害,無中生有不及無章取義,後者有一層偽科/道學的塗層。

    1. 15 至 24歲青年應該較少已婚,就算結婚都不是15至24歲的事。24歲前就結婚通常都只是搞大了,這說明推廣安全套和成人影片普及化的工作很成功。

    2.男多女少應能有效加快中港融合,鼓勵港男北上發展,有助解決矛盾。港女有更多選擇,在長期有助解決剩女問題,上一代的事下一代沒事。

    3.專上教育不等於大學教育,之前在八十年代可能還能憑文憑騙到工作,有文憑算厲害了。現在是文憑騙倒了你,什麼教育都是廢話,養不活自己就是最大問題,愛國也得先繳稅。有實在的能養活自己的本事手藝不學鼓勵大家都上Space上CC上HD上Asso,這就是政府。

    4.有九成四都和父母同住,可預見未來五十年都買不起樓的我們就能在家照顧老人,24歲就能往外住的父母必定很有錢,1%符合現實。

    5.大量建公/居屋後,15至24歲的依舊不能買得起樓,於是又能再說:「措施無助青年置業」當然,等到屋都已經中年了。

  • 你自己走就好

    五年前賽場上想,我或許未能待到冠軍,但總能待到學弟拿冠軍。上大學前後幸好有學弟們自發練習招募,待得我大二時才真正的開始訓練。

    無奈舊人已去,又因為比賽時發生誤會,所以弄得關係不好。我應能理解隊員爭勝的心,不想提和也情有可原無需過於苛責也無補於事。

    到到最後一年想刻意催谷,有些隊員不喜歡那麼認真,或有其他事情在身,也不能怪。棋本來就是獨行獨斷的遊戲,自我極高,自我極高而能客觀平靜地看事很難得。不聽老師話的多數有出色,前提是他們後來會發現原來老師是對的。

    說來是自己把夢想押在他們身上,到頭來重視與不是他們的選擇。林師也說,很多舊一輩的老師被批評不行,不是他們不好,只是現在學生的水平都不行,沒資格聽課。我聽到這裡來,羞愧並嘆息。

    後來在臉書上陳情表,說到底只是想他們得獎,沒有學兄會害學弟。這天偶而回去取支票,看見他們自己練習。雖然棋還是很臭,但是我也很感動。回家告訴媽,她說有父親的感覺。回家告訴爸,他說總有天資不好的學生,和老師無關。這時,我覺得他話有千釣重。

    學生棋臭不要緊,不聽話也不要緊,在我最後一年都輸掉比賽也不要緊,只要自己練習就好。路總要是靠自己反對而走出來的,只要堅持自己的摸索,不論多反叛也總好過一時的團結聽話。不反叛過的人不真正了解團結的重要。只要看見他們練習,無論再難教我都會覺得很感動,像看著親兒甩開我手要自己學走。

    那話是這麼說的,當一個人他了解到成人的醜惡並覺得反感時,他就是一個年輕人了。當他開始了解並寬恕那些成人時,他就是一個成人了。當他終於能寬恕自己時,他就變得有智慧了。

    6179284_460s_v1

  • Remorse is the vigorous dyslexia of mind. – Ogden Nash

    照字面解,悔恨是精神消化不良。

    因為一個理性的人,只要能理解所有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如實觀之,會發覺一切不可解的事情其實都非常合理。排除我執,原來他是這麼想,原來我當時這麼做,想著,發覺原來就是自己是他可能當時都會這樣做。

    裝逼地拋書包:

    只要精神在理性的指示下理解事物,無論是過去或現在,精神有同等的感動。- Spinoza

    對哲學家來說,世界沒所謂悲劇。-Wittgenstein

    如果說哲學家太深,文學就能起作用,例如O.Nash的這句。又想起他寫的那首詩,余光中在《我的四個假想敵》中也曾提過。

  • 你樹大根深

    這還真是一個不錯的成人影片名稱。

    學英文下棋剛學會了多少總是喜歡賣弄,猶如外行人總喜歡扮內行,於是會產生出一些和內容格格不入的寫法有些奇怪的著法。要進步上去一定要戒掉過份賣弄冗長而不切實際的寫法,好看不中用的下法。這些賣弄技巧的打法只能給你一段時間的成功,但是壞習慣一養成就再也上不了去。真正能成功的是堅持做微少而正確的事,大家都只有二十六個字母,三十二只棋子,分別就是這麼來。

    之前覺得什麼Topic Sentence Supporting Sentence 都是廢話,好英文不是這樣,其實所謂好英文就是用來溝通,你不是散文家小說家那等寫法你根本用不著,基本功有了就風格慢慢會好。TS和SS清楚易明,現在我們所寫的多和Academic有關,實乃最佳。

    在影片店閒逛,最喜歡的還是Fight Club 和The Dark Knight,沒有其他現代的影片能追上他們的層次。對於兩套影片我都倒背如流,無論是小丑和蝙蝠俠在審問室的對答,還是Brad Pitt 的獨白。

    The Dark Knight 指向的是現象,小丑將瘋狂精彩地合理化,讓人意識到這種人心軟弱地瘋狂的現象。Fight Club指向的是更精彩的解釋,所謂瘋狂其實不過是更高的存在,不受心束不受物羈。

    網上下載了幾本書,Predictably Irrational,人總是傾向於認同自己的看法,並不停透過選擇性地接收別人的意見從而加強自己的看法。這我們都知道,然後又有人說所以我們要客觀,其實這只不過對真理缺乏誠勁。

    不是說說了兩邊同樣份量的看法就叫客觀,而是你從事實出發最後能堅強的站在一方,並且不斷透過思考情況的改變去改變自己的立場。改變立場本身不是壞事而且更能體現思考,只很多人只有立場沒有思考。例如辯論,你先有立場然後才有這很多因素推了出來。所以我說辯論對思考的能力能有多大提升。中立是先要從事實思考,然後必要時站在一邊但不是站死一邊。

    唯有排除我執,摧毀我見,毀滅自我,人才能能接近事實,或者說更接近真實,更真實的自我。自我包括情緒但普遍時候都能超越情緒。能從更好的客觀角度行事,智也。能從看清世界上無所謂強制的人和事感事,慧也。

    就算現在知而不行,就像Inception,當某時某刻遇見某人某事,你再會想起這個念頭。毀滅別人不算有趣,毀滅自己非常有趣。毀滅時同時創造,這就是吊詭。

  • 別妄想

    許多人都慶祝新一年的到來,但是其實這一天能改變什麼。所有東西都依舊,所謂聖人無時,一年兩年其實都一樣。改變不是因為日曆上跳了個字而改變的,你決心要改變的那刻就是新的一年,不然每一代的希望都只會推給下一代,這一年的事推到下一年。

    每次都會看Subscribers,高峰期有500多,現在480。寫東西當然想人看,但是有時寫字不過是你消費了文字爽了一下,然後別人又消費你爽了一下。假期完了,可能這裡又是時候擱一下。

    回憶不是用來沉醉,而總是用來鞭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