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April 2013

  • 去看中醫,深水埗的商場街角會有幾所補習社,當中不乏所謂名牌大學出身的老師,默默地坐在其中身邊圍著窮學生補習,桌上有點刨筆的碎灰,再轉角聽見琴行裡的授課老師彈奏李斯特的鐘,可比CD上聽到的,沒有因為只在深水埗十呎的琴室就彈不出好音樂。

    那刻我才覺得一念地獄一念天堂,身在何處仍然自得其樂,暗室中多少才華隱現。有時看見沙漠會想象某處有口井,而夜景看香港多少大廈住宅中的一點點燈光,每點燈火也許也代表著每個不同的人不同的才華不同的故事,只消想想便教人神往。

    名校越出越多,良好的教育變成商品,學位變得人有我有卻又不夠就讓你安枕無憂。所以有些學校堅持不加學費,少做建設新的音樂廳和禮堂,多將資源放回學生身上,本著這樣的精神去辦學才對。想來我讀華仁和浸會,其實是教我不要自大也不自卑,如果讀不到華仁能力眼界不會高,如果不入浸會則不能學懂謙虛和成熟的心態。

    你是一個什麼的人不是因為你出身,而是你從何時決定要好好掌握自己的命運,和有多大的持久力。我想起有人說不要因為出身介意自己不追求喜歡的人,更多人是從名校上三大一直傲慢待人的態度令人更難受。性格比頭腦更影響一個人的命運,頭腦多數先天不能改,性格多數也是先天但能改。

    世界上有三種人:把別人當成是洋娃娃的人、把自己當成是洋娃娃的人、看得懂這句的人。成長容易成熟難。

    繼續好好讀書修養自己、好好工作照顧自己和父母、好好的努力鍛煉自己的體魄,然後靜靜等待將會來臨的人和事。

  • 伽利略的苦惱

    喜歡踢球所以不斷踢球但是卻不好好用心盤球射門,喜歡下棋所以不斷下棋但是卻不好好用心下練習,這情況其實跟你不斷上網不斷用Facebook差不多,都是打飛機的行為。你腦袋再也不用思考而只是尋求不斷的新資訊和刺激去排解無聊和寂寞,透過將注意放別處來在每時每刻分泌激素刺激大腦。

    所以不斷打機不斷上網不斷整餅什麼都好,要是自己不清楚,以為愛好一樣東西不斷做就會好就會進步,是白痴。新界的牛也很勤力。

    要是知道自己要什麼,例如純是為了當中不斷重覆產生的迷糊和快感還好,最怕是被快感迷糊了,以為自己還是在下棋還是在踢球還是在做飯而不知其實自己只是在打飛機。

    Rowson在Herald撰文,寫Kramnik在候選人賽時就已經評Carlsen說:「That’s the way he is. Cold-blooded, rather pragmatic, somewhat melancholic even.」Rowson特別對於Kramnik說Carlsen “Melancholic”印象深刻,因為自己對賽時也曾留意Carlsen的表情,”Perhaps this quality is merely a function of being highly objective for too many hours of his life, but I believe it may go beyond that.”是他的評語。

    到底棋手是不是應該不受情緒影響這難說,但是悲觀的人看事比較如是觀之卻是實話,話說人從悲觀到樂觀會比從樂觀到悲觀更容易讓人接受。說到底,我記得之前看過有人說自己太悲觀,結果女朋友抵不住跑掉了。

    其實說到底是一種恰如其份,這個字也重複了很多次,不過說來容易做來難。如何剛剛好不多不少?要激烈的只靠一邊站太容易了,在這個只講立場不問是非的世界。

    最近看伽利略,覺得褔山做得還不錯,當中他的思考態度和性格其實是很好的學習對象:冷靜、幽默、真實、頭腦清晰、機械態度、不受心障、純粹跟著遊戲規則玩。很多時看書看戲,要學習的對象不一定都是活的,可以向虛構的人學習。

    常說:「愛令心痴、痴令腦愚、愚討人厭」有沒有愛情很其次,反而劣性格一定沒朋友,李天命幾個字居然就能將戀愛的問題不錯的總括,很不錯。話說理性和感情不一定衝突,合乎情理的才算愛;有情需有義,無義者無情。只顧著為而不顧對方和身邊人感受,所謂的愛其實不過自我的反映,映出來每個人都是自己。

    這個千古的問題,其實沒有答案,惟有當作遊戲心態,若即若離,不要讓感情蓋過理性。想起唐師,火燭之喻其實也合用。

    人生的意識繫於情感的火光,但是不懂得控制用理性恰好的慢燒,只會燈盡人滅、精盡人亡。

  • 為保虛名,以後看見有人翻我舊文,看一篇Private一篇。其實真的用不著刪去,反正都在而一在永在,但是無必要再丟人眼前。

    翻看舊文看舊Status舊Twit常要尋死的念頭,完全無法想象自己居然能如此自大愚蠢天真幼稚。唯一得出的結論就是少寫一點,寫深一點,做點Damage Control。蠢人蠢事或可減少但總不能避免,惟有毀屍滅跡。

    但是總有些舊文有保留價值,例如唐君毅致李天命書。唐師已逝,想也該無版權問題。此書信刊於李天命書附頁,網上全無有關文字紀錄也沒掃描。

    打了上網,算是做了點好事。

    http://what-life-is-meant.xanga.com/717652026/%E5%94%90%E5%90%9B%E6%AF%85%E8%87%B4%E6%9D%8E%E5%A4%A9%E5%91%BD%E6%9B%B8/

    人非聖人,時有缺失,惟有不斷自勉,惟有如此,也只有如此。

    外加一句,各位還是別太閒了有事沒事來看,同一文章點三五七次,你不膩我都膩死了。留點時間給自己,寧願多點寫自己也別多看別人。

  • 我發覺這四年來,箍牙除改善牙齒健康和儀容,更有助減弱牙尖嘴利的傾向,和當初的猜想一致。

    箍了五年,還有年半,都是當初不時常帶橡膠圈惹的禍。

    這星期喝中藥。老子本來什麼醫都不信,但是上星期按捺不住居然走去看了中醫,居然四服藥就明顯有改善,效用比西醫更好更強。

    藥苦得不行,但苦有鎮靜作用。喝苦藥改善皮膚敏感,人頓時比較不再浮燥;喝苦藥再一次確認失戀失業都及不上苦藥苦。

    喝了之後連陳皮梅都不用吃半顆,我很能打是吧。

    很多人怕苦,其實不是的。苦本身是一種味道,但是如果你當它是味道之一而不是味道本身,就比較舒服。

    就像你拔牙只能有幾顆,一生人考試只能有一兩次,何不當做享受好好體驗。

    人生以志向為基礎,以目標為最好的預期,中間的用滋味來填。

    人生只有滋味沒有目標,或然艱苦;人生只有目標沒有滋味,必然痛苦。

    用此自勉,失了業有點空餘時間,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學車健身什麼的,最多兼一職半職,閒時做義工,待得找到和學業相關工作時。

    做義工很重要,沒工作沒人生方向,要找到生存意義來活下去,或者先活下去然後希望可能找到人生意義。

    惟有如此,還是那句:不求解脫,憐憫別人,脫中之脫。

  • 雖然已經畢業了,但是還是會常常聽聆聽考試前的點播時間:「喂,依家係XX中學XXX號考場既XX號考生XXX,唔洗左望右望啦,係你啦,俾D心機考呀,雖然家姐成日笑你語文唔掂,但係今日一定會撐爆你呀。記住考好D,如果唔係番屋企你就知味道。」

    想一想當時當刻那考場的情況,每次一定不禁笑了出來。

    http://forum3.hkgolden.com/view.aspx?type=BW&message=4362514

    做人做事必需鬆弛有張,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其實收放自如應該是常識和人的本性,但是好多人卻覺得自然的東西是最難,反而很一面倒的才算自然。

    這不正說中了麼,精神不健全就容易有蠢想法,說到底其實是自卑。人總是喜歡先用尺看自己,然後又用尺看人。你不用尺看人,也不用尺看自己;怎麼看自己怎麼看人,怎麼看人怎麼看自己。

    不會看不起人也就不會看不起自己。

    http://www.cbsnews.com/video/watch/?id=50135408n

    好問題通常都應該沒有答案,正如好故事不一定有好結局。不過你就別再自慰了,沒有好結局的不見得就是好故事,例如中國的電影。

    最近迷上了Captain Avengers這幕,近來的英雄電影都越來越有人性,比之前無厘頭的壓倒性更有說服力。

    性格醜陋不要緊、自卑不要緊、控制慾強不要緊,知道了然後放下自我。

    有我即傲,眾惡之魁;只要能放下自我,甘願犧牲就能成就大事,就能得到解脫。

    我看著常想,其實這會不會就是自己,能不能就是自己:人生走到了死角,肥蠢窮毒醜柒矮七原罪皆有,自尊如果毫無價值,也總可犧牲自己成就別人,換取別人毫末的注視。

    自問一無所有,也就一無所失,絕地重生的勇氣,Fight Club 般糞土中的生機。

    絕望也可以是一種希望。

  • 之前看Candidates,現在時差沒有立刻調過來,晚上四時醒來睡不著,想寫點東西。

    不過其實來來去去都是那些,總的而言,當然自己可以找出一大堆外在的理由去為自己開脫,而這些理由都不是借口,例如受父親的壓力、小時在小學受人欺負(中學的同學相對之下其實很理性,那時只是自己的問題)、自己對皮膚和呼吸敏感的惱火。

    但是總覺得如果自己那刻當下理性一點,清晰一點,真實一點去對待自己的生命和週遭的人,情況也許再能好一點。

    例如想過弟們會出國,只沒想過會一下子同時離開。想留下來照顧父母,所以留港讀大學,卻又因為覺得入了浸會強差人意自暴自棄,書唸不好,工作找不到,出向不明反而要父母照顧。當中有不能控制的因素,但是能控制的卻沒做好。

    結果如今留下種種遺憾,對舊同學舊朋友舊情人覺得有所虧欠,大家也沒有什麼聯絡,天各一方。最要好的只有幾人,朋友圈子越來越狹。找不到工作閒在家中,覺得自己沒出色沒貢獻。

    也許老毛病仍舊在,就是只注意現況而不看看將來的可能性。例如我很喜歡下棋,假期因為提早做完了論文所以都在下棋。很注意自己的排名多少所以不斷在下棋,但是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改進自己的技術,結果通常下了一整晚排名不升反降。

    想其實這就是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若果只在意現狀而不意識到應該改變現在的自己來改變將來,現狀只會一直下去。

  • http://forum5.hkgolden.com/view.aspx?type=LV&message=434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