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6, 2013

  • 罪與罰

    以棋觀人,可得以下幾項結論;為觀為省,以棋修心蓋合棋道。

    常人下棋問題有七,或多或少悉隨尊便,此統計蓋為在統合處理而得出較有實驗的結論:

    貪-Materialism
    欲-Wanting
    妄-Perfectionism
    執-Egotism
    怒-Looseness
    虛-Blinking
    羈-Thinking

    貪-Materialism

    常人下棋喜歡數棋子,如果被對手吃了棋就覺得錯了,事實是棋子多少和對錯無關。如果能勝利,那麼付出多少棋子也是值得的。而愛因斯坦作例,e=mc2,那麼給對手吃掉一些棋子,換取攻擊的機會,然後贏回一些棋子;或者棄掉一些棋子換取更靈活的防守也可。何況棋子雖有價值,但各也有不可取代的獨特步法,等齊量觀可能不妥。

    欲-Wanting

    下棋如果只想著勝負就容易失敗因有外壓,情況就如Learning Task vs Performance Task 一樣。所以和局時應尋求稍稍優勢而非採取暴烈著法,只要是人下棋壓力下總有人犯錯;敗局時取守門員的心態就算不能得分只要守住也算勝利;勝勢時也不妨學習享受勝利的過程。

    妄-Perfectionism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強求對人強求不過是缺乏信心的表現,勝了還要勝得厲害使有很多不相關的念頭進入腦內,得一想二。也會有時想象自己喜歡的敬仰的人會如何處理,不過是對某種權威的幻想。信心能有效讓自己務實面對,也可以一路應付各種挑戰,只要務實不求虛榮。何況,很多時下棋都只是隨機應變,不可能一眼看到尾,像眺望大海。

    執-Egotism

    只看到自己想做的而看不見別人,忘了是兩個人的遊戲,結果往往會低估對手的威脅而輸掉。其實和拳擊一樣,時打時躲。對於此,我們可以先問問自己對方的意圖,從而推論自己的棋步,此等倒後思維往往更容易讓人得出答案,何況棋無客觀,就算有也不是當局能得出的。唯一方法是兩人相對的主觀,這樣才能比較客觀。

    怒-Looseness

    往往棋局變化不如人意時,就會讓人惱火。這有兩個解釋:一是棋局變化太快而人的主觀意識往往追不上停於自己還感覺良好的一刻,二是集中能不夠開始疲倦。其實棋只是棋,通常閒得可憐腦袋好但是不好得能賺大錢做大事的才去下棋,要意識到多餘情感其實無用,何況人不是電腦,要懂得適時放鬆。

    虛-Blinking

    在棋局不斷發展時總有一些時刻比較關鍵,需要作出一些重要的決定,但是人們卻往往Auto Pilot視而不見。其實細心感覺,當某些情況已經無法用一般的判斷繼續時就需要想想是否需要深思。下棋是判斷的遊戲,推遲有必要的判斷不一定就能令自己的判斷變得更好。一動一靜是必要,之所以動是為了靜。

    羈-Thinking

    所謂思考常使人覺得問題必能想出,但是很多時問題新而認知舊,思考時憑過往認知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往往只會將問題變質扭曲,是Maslow所謂的你有鎚只會將所有問題看成釘子。人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直覺不一定是無理,更多是當中有深入的判斷。幽默也有當場發作不死板兮兮的好處,值得一試。

    終於,我們看棋最重要的是,原來人不是電腦。不可以無止境的訓練、不可以不受心理的影響、不可以每每也能找出最好的一步、不可能不以組織和關係去理解下棋。(電腦不理解只計算,計算的基礎都是人教的)所以到了這個後電腦時代,我越是覺得原來終於也無法像一台電腦,意志不可能勝過客觀,個體也有局限。惟有用棋來反映出自己的問題,好好的像一個人一樣去學去理解去試去做,承認自己的弱點虛心學習。

    曾經以為這種所謂虛懷若谷的想法會令人感覺虛無而缺乏立場,但是原來不會,知道這種不確定的本質才是真實的一面才能更貼近真相,會教人心平氣和。

    雖然我們都不是聖人,但是心仍然嚮往成為一個更好的人。